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一章 归来长衣入端门,霜天见晓感皇恩(1/2)

本站新(短)域名:xiguashuwu.com

大历五年六月十二,楚帝姬瑜崩,年七十七,谥昭烈。六月二十,太子应道践祚,改元初平,时帝年幼,梁太后亲诏宁亲王姬琥辅政。初平五年,太后薨,帝亲政,诏曰琥“兢兢业业,鞠躬尽瘁,仁爱勤政,于天下万民大有裨益”,加食邑三千户;宁亲王府世子别情加梁王,与郡王同仪。

初平九年,宁亲王正妃宋氏琼枝殁,时梁王一十九岁,悲怮泣涕,三年不止,乡邻莫不感其孝,朝廷内外人皆赞之。帝为之动容,加靖梁王,与亲王同仪。

十一年,宁亲王薨,年七十九,靖梁王袭父爵位;十二年元月,夺情加中府折冲都尉,奉旨入宫受封。

十二年四月初三,靖梁王仪仗入皇都长安。

**

“宣,靖梁王觐见——”

姬别情从轿子上下来,让侍从稍稍整理朝服,上次进宫已经是四年多以前了,颇有些不习惯。侍从正要报上,宫门忽然打开,两队宫人齐刷刷地迎上来,领头的正是大内总管常万山,提着拂尘趋步而来,面露焦急:“王爷!”

姬别情拱手欲行礼:“臣——”

“殿下哎,您别讲这礼数了,今儿陛下等着跟您一起用午膳呢,等一套走完,晚膳也来不及了,”常万山赶忙伸手搀扶,“快请进来,陛下说了,殿里没外人,只有您和陛下俩人。”

“这多不好,”姬别情面露难色,“让朝臣知道了,免不了参我一本。”

“该有的明儿补上就是,今天可还没告诉旁人呢,参什么参,”常万山叹道,“您就是太规矩。”

“皇兄现在何处?”

“在御书房,咱领您过去。”

姬别情将腰间佩剑解下来交给侍卫长叶未晓:“你们回驿站等我,不必来接。”

“是。”

既然不讲觐见之礼,那便应当是私事,姬别情稍稍放心,虽拿了个“折冲都尉”的头衔,许是虚名,姬应道还不想让他带兵;但收到敕旨时又难免生疑,近年来大楚边境常有夷狄骚扰,甚至西北两座城池已被侵占,朝廷却并没有大举动兵的意思。

此番前来,这头衔必然不是白拿的。

“陛下,靖梁王候着了。”

“请进来。”

“是,”常万山推开了门,后退三步让开门口,“殿下请。”

姬别情跨进门去,正欲行礼,姬应道从书案后面绕过来,险些被脚下密密麻麻的折子绊一跤,姬别情赶快去扶:“皇兄。”

“免礼了,”姬应道站直身体摆摆手,“你我兄弟多年不见,不必讲这些虚礼。”

“是啊,有四年多了吧,”姬别情环顾书房四周,除了折子还是折子,“皇兄这么忙,还召见臣,实在受宠若惊。”

“就是因为忙才叫你来,”姬应道摇摇头,年方而立,鬓角却已见白发,“你若不来,朕就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了。”

姬别情表情微妙:“皇兄这话言重了。”

“你来看看就知道言重不重,”姬应道苦笑,“来。”

姬应道比姬别情身形矮一些,肩膀稍窄,和常年练武的姬别情相比,有些病恹恹的。他引着姬别情到书案边,随手拣起一本批过的折子丢给他:“你看这写的是什么东西。”

“西北边境屡遭强敌,望朝廷支援,”姬别情看看上头的朱批,“怎么,皇兄以为不妥?”

“朕也不是不想,可如今的确毫无办法,江南水灾祸及三郡,大量兵力都屯扎在各处救灾济民,兵力本就不足,前几个月朕派了两万人去,”姬应道越发头疼,“结果节节败退,反让出一座城去。”

姬别情试探道:“或许可以起用些老将?”

“还都在路上呢,前线只有军饷催得紧。”

“这也难免,粮草不先行,拿什么来打仗呢。”

“朕是太平日子过久了,如今这样一点战事也焦头烂额,”姬应道面色更是难看,“朕本想起用邓老将军,却说卧病在床已久,只有他儿子邓文峰来,不得已又起用宁毅将军,现在他还没到长安,等他带兵到前线,少说也得三四个月。朕如今四处寻觅可用之人,你在孝期,本不该把你叫来,可朕也没有法子。朕记得你幼时便熟读兵法,当今局势,你如何看?”

“皇兄抬爱,”姬别情后退两步弯腰拱手,“臣未曾亲临沙场,说再多也只是纸上谈兵,不堪大用。”

姬应道坐下来:“你不必谦虚,只管说想法。”

“既然宁毅将军已在路上,臣以为他的想法更重要些,至于臣的想法,”姬别情顿了顿,“所谓兵贵神速,如今我们已经失了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