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体
蕃,剑南节度西抗吐蕃、南抚蛮獠,另有岺南五府经略,负责绥静南方各少数
族。
从李治,武皇后,到玄宗李隆基,三代帝王煞费苦心,才最终确立这
严密又灵活的防御
系。
裴英娘听李旦说得自信从容,心中暗叹一
气,阿兄啊,那个掌握不了全局
她和李令月讨论过,李令月嘻嘻哈哈一阵,取笑她是不是
慕哪位凯旋将士,还闹着要去找李治为她赐婚。
盛的大唐自此由盛转衰,中原以北十室九空,生灵涂炭,饿殍遍野,骨
分离。
这些复杂的情势,裴英娘只知
一些大概,
本说不
所以然来。
裴英娘只是一个养尊
优的皇室公主,人微言轻,不可能像李弘、李贤那样上书李治,分析时局,她真上书了也没人把她当回事,还会斥责她狂妄愚蠢,把朝政当成儿戏。
安禄山
兼卢龙、范
、河东三镇节度使,又向朝廷请求任命自己的亲信为将官,手握重兵,声威赫赫。终于在天宝十四载十一月起兵,拉开了长达八年之久的安史之
的序幕。
裴英娘哭笑不得,只能悄悄把自己的担心讲给李旦听,如果说有谁会认真听她讲述自己对朝政的看法,大概只有李旦。
李旦听她絮絮叨叨抱怨一通,笑了笑,“昔日突厥举兵压境,满朝文武商量着迁都,唯有大父
决反对,他任用胡人,以夷制夷,其中艰险,不亚于与虎谋
,大父雄韬武略,方能稳定局势,击灭诸胡,如果换成另一个人,或许都城早就换了。这世上没有万无一失的谋划,成败如何,和隐患无关,得看布局之人能不能掌握全局。”
派兵严守边境,是
下最稳妥、最省力的办法。
言下之意,只要当政者时刻保持清醒,能威慑边疆守将,边境隐患不足为虑。
朝廷艰难收复
分失地后,依然无力束缚地方藩镇,虽然曾多次发兵讨伐割据一方的藩镇,但收效甚微,最终,唐还是亡于藩镇之手。
李治想通过战争解除忧患,难于登天,不止武皇后反对他的军事构想,朝堂上的文武大臣,也更偏向于由
攻转为防御。
裴英娘占着历史的便宜,知
节度使拥兵自重会导致的危害,但武皇后和朝堂上的那些谋臣就不知
吗?他们老谋
算,比她更清楚屯兵边境的利弊之
,可朝廷没有其他选择,战争会拖垮一个
盛的国家,老百姓们安居乐业,太平已久,朝廷不能贸然起兵攻打吐蕃,即使能战胜对方,也是得不偿失。
这一
防御
系在对外防御上是较为严密的,它们之间可以相互
合,互为犄角,同时,又可以彼此牵制,互相防范,不至由于兵力过重而导致边将作
。
一场叛将作
引发的战争,将辉映千古的大唐帝国拉下泥沼,险些覆灭。
而且安禄山的叛变,只是引发朝堂动
的直接原因,玄宗当政后期,耽于享乐,政治腐败,繁华之后隐藏着尖锐的社会矛盾,才是衰败的真正内因。
但制度是一回事,
运行又是另外一回事。将帅久任,不
时换防;一人兼任数镇节度使,增加了边将谋反的可能
,为其作
提供了必要的条件。